DSC06464

作者:休‧麥克李奧(Hugh Macleod)
譯者:黃佳瑜
出版:木馬文化
類型:創意美學
完讀時間:6月8日

感謝李歐相借此書,有幸不花錢就能拜讀,再次感謝。

本書內文以作者休‧麥克李奧(後稱麥克李奧)在部落格上發表的文章,集結成冊,並在內文中穿插麥克李奧藉以成名的名片漫畫,以他個人的工作經驗與身邊友人、同事的例子,來給予年輕人們有關文創的建議。

個人也想從事文創產業(書中提及,你現在會翻著這本書,代表你正想或正在從事創意事業),因此當李歐推薦並願意借閱時,真的滿心歡喜。此書編輯方式非常俐落大方,很有當下創意市場最喜愛的簡約風格,因此在拜讀時,有種在撐頁數的感覺;但排版與編排方式著實令人賞心悅目,且讀來輕鬆,加上每篇篇幅都不長,能在閱讀每篇後,花點時間思考個人的處境與現況,消化內容給予的訊息,並成為自己受用的。

文中其實並非真的提出40個關鍵,而是以40篇作者的經驗分享、創意產業同事們的遭遇及作者對創意產業的想法與評論;與其說是40個關鍵,倒不如說是40個建議比較恰當。雖然很少閱讀這類教導或警惕有關創意的書籍(我覺得創意這東西並非用學或用看就能獲得的),但由於如前文所說,本書偏向給予建議,因此讀來非常受用,也頗推薦對文創、創意等懷有夢想的朋友閱讀。

本書帶給我許多省思,非常受用,也令我有所警惕,以下條列說明:

1、夢想與現實的分野
雖然出社會後,已搞懂夢想與現實的差距,之間的距離,但依舊有自己的目標與志業,本書多篇不斷提醒,要成就夢想或想做的事,千萬別放棄手上那份工作,儘管那份工作只是混口飯吃的。作者文內有張漫畫名片裡說到:「藝術家不需要受苦。那些沒腦袋、沒才氣、自稱藝術家的白痴才需要受苦。」,個人對這些論述的看法是,真正的藝術家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也知道自己該如何用藝術態度去過生活、去經營自己想做的事,就算窮困潦倒、三餐不繼也不覺得苦,因為他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,也許靠著不喜歡的工作維生,也許每天只有一兩小時能做自己喜歡的事,但他努力經營且面對;相較之下打藝術之名,沒有穩定工作,每天從事藝術創作無法溫飽,還每天喊苦喊天妒英才,每天幻想成就到來那天的「藝術家」們,其生活都無法藝術了,其「藝術家」身份令人有待商確(延伸閱讀:〈生活的藝術〉,弘一大師)。

2、別把許多偉大創作者的經歷套用在自己身上
文中某些篇幅提到很多年輕創作者,常以偉大藝術家為目標,並將他們的經歷,套用在自己身上,甚至藉以來合理化個人的不良行為(很多藝術家都有些特別嗜好),說好聽是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,但是否如此就有待爭議了。個人非常認同這看法,自從有次在網路上看到某分享文章提及:「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,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,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約證券交易所,但不會告訴你是他當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,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。」,體悟到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,除了他們所說的之外,定有些我們不知道的事,身為大眾可學習他們的精神與態度,但不能愚昧的認為「他們曾經這麼做,所以我現在這麼做也不無可以」,畢竟一個人能成就一些事,定有許多因果關係及諸多細節去造就,很難因仿效他人而獲得成功。

3、沒人會在乎、為自己而做
這點對我來說非常受用。很多人從事創作想得到讚賞、金錢、成就或有其目的,但大多時候當自身不是什麼人物時,是很難得到共鳴的,而當你能得到共鳴時,卻又已不是有目的性的在創作了。自身就是很好的例子,我現在打開箱文、影評、書評、文章等,其實很渴望得到回覆、建言、回饋,但我並沒有得到太多(還是要感謝曾給予我建議與回饋的朋友們);經過省思後,我依然願意持續做這些事,因為我撰寫的初衷是要紀錄自己的生活、觀賞後的心情與分享給身邊的朋友,這些東西是過個幾年後,當驀然回首時,要提醒自己或幫助回憶自己的文字。雖然我有這想法,卻無法貫徹始終,從本書看到此論述後,大大加深自己的信念,並期望自己能盡興的為自己而做、而寫。

4、商業與藝術
作者將商業與藝術分得很開,曾在全球第一大都市紐約從事廣告工作的作者,因自身工作經驗,用很多同事、自身的例子,來跟大家舉例商業跟藝術是很難共存的東西,任何藝術創作跟金錢的關係越多時,該創作所能掌握的自主權越少,而從作者的經驗看來,這似乎已是不敗的公式與規則。
故作者在很多篇幅裡強調,別把自己想做的偉大事業與藝術創作跟工作扯上關係,當扯上關係時,只會創造出你不喜歡的作品,或屬於他人品味的作品。因此,作者不斷強調建議,將想做的事當作自己的興趣,那種每天工作的要死要活還是願意花時間去經營的興趣;而不是將興趣當成工作,那種每天工作的要死要活下班完全不想碰的興趣。

以上四點,為閱讀完此書後的觀感,當然想法因人而異,並非人人都適用同想法或觀點。例如有些人是工作狂,當他的興趣就是工作時,反而比較有幫助,甚至效果更好。有些人並無太多興趣或目標,但工作久了,從工作中獲得興趣,甚至下班後依舊延伸學習。諸如此類的。

當我在閱讀此類書籍時,常常藉由內文來提升自己的想法或正在做的事之正確性,而提及有關自己的行為是錯誤或不對時,又會加以逃避或想出藉口跟自己說情況不能相提並論,因此認為,有時閱讀這類書籍,並非要從中學到成功的經驗或教訓,反倒是在幫助認識自己,釐清自己的缺點與優勢。但不論如何,能因而獲益總是好的。

閱讀此類書籍時,心中總會浮現孟子說過的話:「盡信書,不如無書。」。與其向他人學習經驗,不如先從中認識自己、了解自己。

arrow
arrow

    山宗十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